近八成中小学教师工作重压大,其中小学教师重压最大。市教科院日前对来自上海13个区1300多名教师进行了一项关于工作重压的调查报告,调查显示,中小学教师常见感觉工作重压过大,很难承受。
近四成教师对工作有厌倦
调查显示,77.5%的中小学教师感到工作重压大,37.3%对教育工作有厌倦情绪。调查报告的第一作者——市教科院普教所副研究员汤林春剖析,教师之所以感觉重压大,最重要缘由是教师天天的工作强度过大。
第二,教师觉得自己承受的需要不少,不堪重负。75.4%的教师觉得“目前,各方面对教师的需要愈加多,我都不了解如何做教师了”;91.6%的教师觉得“社会对教师的需要高于常人,使教师感到重压”。除此之外,不少老师也表示,非教学任务愈加多,如管理学生、写科研论文、应对各项检查、评估,令他们分身乏术。
小学教师感觉重压最重
调查显示,教师中重压最大的人群为小学教师。数据显示,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中感觉重压大的分别为72.7%、77.7%,而80.1%的小学教师感到重压大。对此,汤林春剖析,第一,小学也有“升学”和“分数”的重压,虽然没正式的升学考试,但学校之间也存在着升优质初中的角逐,同时五年级也要同意教育水平监测,一年级的重压明显大于小学二年级和小学三年级,说明幼小衔接也是导致重压是什么原因。除此之外,据调查,小学教师上课节数、跨学科教学状况和组织参与活动的次数最多,而且因为小学生年龄小,在各方面需要更多关照,无形中加重了教师的重压。
1/4教师选择消极发泄
面对工作重压,教师的处置方法大多数为消极方法。30.1%的教师选择了忍耐,“自己闷在心里,默默忍受”;25%的教师采取了消极的发泄办法,如“焦躁和发无名火”。
针对这一近况,汤林春表示,除去切实提升教师待遇外,建议组织专业机构和职员打造中小学教师心理干涉互联网,打造中小学教师心理干涉机制,指导师克服心理重压,改变消极的应付方法。